枣庄资讯 社保 办事指南 车主关注 旅游 交通 教育 专业 办理指南

枣庄景点

[切换城市]
枣庄站> 枣庄旅游> 枣庄旅游景点> 台儿庄运河古城

台儿庄运河古城

别名:运河古城

等级:5A

最佳游览时间:四季皆可

景点类别:文化游/古镇村寨/运河/古镇村落

台儿庄运河古城有什么好玩

台儿庄历史文化深厚,形成于汉,发展于元,繁荣于明清,1938年春发生的台儿庄大战,使这座古城化为废墟,为传承千年运河文化,弘扬民族团结精神,繁荣文化旅游产业,2008年中共枣庄市委、市政府重建台儿庄古城。  重建后的台儿庄古城占地2平方公里,以运河为文化轴线,设计了关帝庙景区、西门安澜景区、纤夫村景区、“运河街市”景区、板桥—花门楼景区、水街商市景区、清真寺—九龙口景区、湿地公园等八大景区,分别对应“九水汇川、台城旧志、土村绿荫、庙汪浮玉、柳岸卧虹、古柏望月、运河街市、杰阁凌波”等运河古城八景,规划建设了参将署、泰山行宫、兰陵书院等29个景点,其中八种建筑风格融为一体,七十二座庙宇汇于一城,南北交融、中西合璧,是运河文化的活化石;拥有京杭运河仅存的最后3公里古运河,被世界旅游组织称为“活着的运河”,是京杭运河最后一段活着的运河;城内拥有18个汪塘和7公里的水街水巷,可以舟楫摇曳、遍游全城,是名副其实的东方古水城,成为国内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和休闲度假区。

船形街

船形街长110米,中间宽60米,四周环水,形似扬帆起航的巨船,寓意“大河行舟,一帆风顺”。如今这里作为大运河非物质文化博览园,其中所展示的既有大运河沿岸所特有的非物质文化展示,也有其他地区的作品,充分体现了大运河的包容胸怀。

清真古寺

台儿庄清真古寺位于中正门西南约200米处,由阿訇李中和主持兴建于1742年(清乾隆七年),俗称北大寺,古寺地面积约3333平方米,建筑面积800多平方米,内有礼拜堂25间,讲堂5间,水房6间,及配房、耳房、门楼等。寺内苍柏茂郁挺立,生机盎然。清末改建成南门楼,古寺门牌改称回教堂。  台儿庄战役中,清真寺是中国军队与日军争夺的重点,曾一度为入城日军的指挥据点,守城官兵经过了7天7夜的拉锯战夺回清真寺,日军溃遁时,放火烧毁寺内楼堂,收复后的古寺,残垣断壁,几成废墟。1942年,马华亭再次集资重修清真寺,并增建了28米高,四层楼的望月楼。1985年,国家及当地回民集资依原样重建,现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。

台庄闸官署

台庄闸官署临河而建,它由门厅、西厢房、北大厅、东廊道组成,为一层官式建筑,面积200平方米,是管理船闸的闸官官邸。。  台庄闸官署始建于明朝万历三十四年(1606年),后经多次修缮和重建, 2009年重建的闸官署,设置为台儿庄运河奏疏展馆。台儿庄运河历史上被称为泇运河,于万历三十二年(公元1604年)开通,是京杭大运河一段东西走向的河道。这段河道,落差大,水流急,为了节制水流,保障旱季通航,朝廷在这80多华里的河段上,修建了八座船闸。船闸有上游和下游两道闸门,中间有一段闸室,通过开闸放水,使上下游船只来往自如。

扶风堂

“扶风堂”俗称万家大院,为祖籍扶风的万家所建的晋派建筑。万家于清朝康熙年间由山西迁至江西,不久又来到台儿庄,因漕运发迹,鼎盛时期有店铺商号20余家,官银40万两,被称作“四十万”。  扶风堂以四合院为基本结构,采用青砖青瓦的梁柱式砖木体式,楼高院深,墙厚基宽,设计精巧,雕刻考究。有四合院、过庭院、偏正套院,60多间房屋,其豪华程度为台儿庄之最。  台儿庄大战期间,扶风堂一度成为我军掩体,战役打到第四天,遭到日军轰炸,如今的扶风堂在原有的地基上重建而成,被称为“文化基因复活的成功范例”。

古城西门

台儿庄形成于汉,繁盛于明清,建有城门六座,命名不算整齐,但富有学问。东门叫“仰生”,意思是官府、官员,仰仗众生而存在;西门叫“台城旧志”,表明她是旧城的标志;北门为“中正”,意为中正仁和;小北门叫“承恩湛露”,意思是承蒙上苍恩典,享受浓浓的甘露;南门叫“惠迪吉”,意思是,顺从天道就能吉利;小南门叫“迎祥”,意思是迎来吉祥。这些城门,在台儿庄大战期间,全部毁于战火,我们今天看到的城门,是2011年春天重建的。其中台儿庄古城的西门在台儿庄大战期间,曾经是第二集团军司令孙连仲的临时指挥部。

翠屏学馆

翠屏学馆是古城的一所私塾学校,始建于清朝乾隆八年(公元1743年),是尤家办的义学,对外收徒。该私塾1938年毁于战火,现在原址重建,占地面积1197平方米,建筑面积680平方米,为私塾文化展示区。  台儿庄的私塾学校,光绪年间有32处,培养出许多文化名人。辛亥革命志士尤民,抗日运河支队创始人孙伯英、赵静波,诗人贺敬之,戏剧导演郑亦秋,历史学家胡绳武、张玉法,军旅作家贺茂之,台湾美术教育家金哲夫,儿童文学作家郁化清,江苏画家贺成等知名人士,都是台儿庄私塾教育体系的受益者。

关帝庙

关帝庙占地两万多平方米,建筑面积六千多平方米,是台儿庄最大的庙宇之一。  明末清初,漕运繁盛,山西商人纷至沓来在台儿庄落户座贾。清雍正十三年(1735年),晋商集资修建了山西会馆,并在此祭奠山西圣贤关羽。因此,台儿庄的老百姓也把它称作关帝庙。  1938年春天的台儿庄大战中,关帝庙中的部将祠是国军第2集团军第31师师长池峰城的前沿指挥部,战争中因日军进攻炮火的猛烈轰击,春秋楼等建筑都在炮火中变成了废墟,大部房屋被夷为平地,残留建筑被列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。

天后宫

天后宫是清朝初年,由福建商行集资兴建,建成后成为福建会馆。在整个清代,天后宫香火旺盛,不仅是福建商人的精神家园,也是过往船家朝拜妈祖的圣地。内陆地区供奉天后的庙宇不多,台儿庄有天后宫存在,是闽商在运河流域经商、传播妈祖信仰的见证,也折射了当年台儿庄对南方客商的吸引力。  原来的天后庙宇毁于1938年的战火,今天重建的天后宫,建筑面积1508平方米,为二进庭院格局。有正殿、配殿、前后厢房、戏楼、钟鼓楼及附属建筑80余间,是一处具有鲜明闽南特色的建筑群。

中国银行展览馆

中国银行展览馆原为中兴公司驻台儿庄办事处,中兴公司成立于光绪二十五年,即1899年,起初招集德商股份共建,并在台儿庄设立办事处,这座豪华的欧式建筑便与当初德商的参与有关。  总部设于枣庄的中兴公司是民国时期国内最大的民族企业,其煤炭远销日、美、南洋诸国,在海外贸易中,中国银行给中兴公司以巨大的资金支持。古城重建后,中国银行在此建设了中国银行展览馆,展览馆以中国银行的发展历程为主线,重点表现中国银行与台儿庄运河文化、大战文化及地方经济发展的关系。

文汇酒楼

文汇酒楼原名“聚奎楼”,为台儿庄守备瞿翼龙的后人于乾隆四十四年(公元1779年)建造,因乾隆第五次下江南时在这里用膳而名声大振。这处京派建筑,既拥有高大宏伟、具有皇家气象的宫殿,也有朴素内敛的四合院,总占地1279平方米,建筑面积940平方米。  台儿庄大战期间,这里是战地记者集会的地方,《文汇报》每天用头版头条报道战况,“聚奎楼”是消息来源之地。大战之后,更名为文汇酒楼。现在的文汇酒楼里,复制了当时报道大战的《文汇报》,让游客重温大战的激烈。

郁家码头

郁家码头为装卸货物的私人码头,由台儿庄以漕运为生的郁家修建于明朝末年。  郁家借助运河漕运生财,在从事北货南运时,从南方带回丝绸、茶叶等商品,船只来回不放空,还设立了名曰“老诚茂”的商号,旗下有粮行、杂货、客栈、饮食、洗浴等20多个店铺。因为郁家做生意讲究买卖公平、童叟无欺的良好口碑,生意越做越红火,在经营店铺的同时,又置买了大量土地,建造住宅、仓库、码头,成为台儿庄清初四大富户之一,至今台儿庄还流传着“郁半街,花半营”的说法。

大夫第

大夫第为台儿庄当地名人贾三近的旧居宅院。贾三近是明代隆庆年间进士,官至兵部右侍郎,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副部长,他在峄县有三处宅院,大夫第是他第三次辞官回乡赋闲时特意为其二夫人打造的,因其是安徽人,于是贾三近便将宅院建为徽派风格。相传明代被誉为“天下第一奇书”的《金瓶梅》便是贾三近在这里创作。  宅院内主要分为门前、过堂、二门、前厅、女佣房、正堂、主卧、副卧、闺房、藏书阁、《金瓶梅》文化研究资料中心、书房几个参观点,为典型徽派建筑。

台庄驿站

台庄驿站是京杭大运河上一处重要的水驿,占地1108平方米,建筑面积530平方米,为苏州园林风格。现在作为驿站文化展示区,向游人展示中华民族三千年邮驿文明史及地方驿站发展历程。  驿站是古代飞报军情、接送客人、运输军需的中转机构,在主要邮路上,一般每隔十华里设有一个邮铺,次要邮路间隔二三十里。台庄驿为水驿,是伴随漕运而设立的。明朝万历三十四年,河漕总督御史曹时聘在台儿庄设立驿丞一人。清乾隆七年,编制增加到五人。

天水堂

天水堂为赵家的府第,赵氏祖籍在甘肃天水,所以用天水堂作堂号。赵氏家族的先人原为万历年间到台儿庄开挖泇河的民工,运河开通之后,留在台儿庄的一家砖窑当了烧砖工,之后连续几代都是砖瓦窑的苦力,到清朝康熙末年,已经是台儿庄的老户人家。后来,赵家自立门户干起制陶业,产品销到百里之外,乾隆初年又以漕运为主业,兴盛时有大小船只20多艘,开设了30多家店铺。这座名曰“天水堂”的赵家大院,在万家崛起之前,是当时最气派的建筑。

古运公园

台儿庄古运公园(原月河公园,又称水上公园、运河公园)是台儿庄区重要的景观节点和景观走廊,呈带状贯穿于城区南部。明朝万历二十三年(1605年),京杭运河台儿庄段全线贯通,是当时漕运的主要通道,年通往船只达7700艘之多,所运粮食多达400万石;1959年运河取直后改道城南,城区内留下3000米古运河河 公园 段,因其呈月牙状,故称月河,沿岸有明清古民居、古驳岸、古码头等建筑古迹,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。

运河街市景区

运河街市景区一个以休闲和运河景观风貌观光为特色的景区,主要有戏台广场、嘈运广场、胡家大院、郁家码头、台儿庄闸遗址公园、双巷码头、王公桥码头、“泰山堂”私塾、台儿庄大运河历史文化展览馆、中和堂、德和祥、大战遗址公园等景点,其中的沿河老街名叫顺河街,北接丁字街南哨门,南至小南门,全长510米,宽4米,是连接运河各码头的通道。在清代,顺河街有商铺和会馆40多家,香火最旺的关帝庙,也在顺河街上。

保寿堂

保寿堂始建于清朝咸丰六年(1856年),由地方药学家王仲芳先生开设,以出售中药为主,同时坐堂接诊。  王仲芳为书圣王羲之的第53世孙,据考证,乾隆四十二年(1777年),王羲之的50世孙王炳先生,别离浙江蛏浦,到山东琅琊寻根,最后来到台儿庄定居,成为台儿庄王氏的始祖。王炳先生在台儿庄开仁寿堂,出售中药。清嘉庆二十二年(1817年),王炳的长子王邦增开设荣寿堂,传至王仲芳,更名为保寿堂。

浙人会馆

浙人会馆同样是一处徽派建筑,徽商胡文彬喜好书画,对王羲之的书法尤其推崇。乾隆四十二年,胡文彬听说王羲之46世孙、浙江绍兴人王炳(字焕文)来到台儿庄定居行医,便登门拜访,求取遗珍。作为诚意,他把老宅北面的一处闲置徽派风格的房产送给王炳。王炳初来乍到,无亲无故,为联络浙江同乡,赢取人心,便在此建立了浙人会馆,同时还在门前树立了“浙水家声远,稽山世泽长”的对联,以此表示对家乡浙江的留恋。

参将署

参将署俗称大衙门,为清朝正三品参将行署,衙门前的大街全长1000多米,贯穿古城东西,被称作大衙门街。古时参将统领600兵马,负责管辖220华里运河河道的工程防护和漕运治安;1937年1月,国民政府在此设立山东峄县警察局台儿庄分局;1938年初,成为第3集团军副司令沈鸿烈的军火库,在台儿庄大战中,这批军火发挥了作用;如今这里被作为“台儿庄古城重建博物馆”。

枣庄古代清官廉吏展馆

枣庄古代清官廉吏展馆采用实物、高仿品、图片和三维数字影像等展陈手段,以人物事迹特征划分三大主题单元,以时间先后作为单元内的顺序,再现滕文公、荀子、疏广、疏受、匡衡、王良、张守蒙、贾三近、刘东星、刘镛、张玉树、王鼎铭12位枣庄籍和在枣庄为官的古代清官廉吏的嘉言懿行,形象化地展示枣庄古代的廉政文化,增强观众对枣庄古代清官廉吏的了解。

详细地址
  • 枣庄市台儿庄区台儿庄古城
  • 枣庄-台儿庄
  • 0632-6679079/6679788
相关推荐
相关专题
查看更多>

本文内容和图片部分来自网络公开信息,如有侵犯您的版权或著作权请速与我们联系 (在线客服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或给我们发邮件(1078189145@qq.com)), 我们承诺核实后工作时间1小时内删除;2、本文内容、观点以及数据是根据网站大数据算法得来,仅代表本站观点,我们不保证其绝对真实和数据可靠,仅做参考,勿引用做其他用途, 否则因此产生的一切损失和法律后果本站概不承担。3、本文排序、排版、内容组成、设计的知识产权(版权)为城帮网city12580.com所有;转载、引用本文数据内容、排序结果请注明来源“城帮网”, 且要有来源链接指向本文。全文转发或抓取、抄袭本文内容,我们将提起法律诉讼保障本网站权益。